【封面人物】蔡淑玲: 孩子,你要的世界,自己創造!

「現在講起來會覺得好笑,但那時候光要說服自己創業就是件不可能的任務。」Coding For Fun創辦人蔡淑玲與我分享,成立「樂學程式學院」讓她最有成就感的地方,是她開始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孩子,透過創作認同自己並為自己感到驕傲。她發現孩子們與生俱來的 DNA,其實正是他們最強大的自我認同力量。

 

「我希望可以讓大家去思考,我們處在的這個時代,一切取決於我們內心創造的世界。」

 

「我原本是一名程式設計師,但這次我是一個觀察者,我就是一個橋樑,讓孩子將一些自己內心的感受、故事,透過創作表達出來,即使我可能也出現在這些故事裡面。」蔡淑玲堅定並溫柔的訴說著

Eva: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寫到,左腦邏輯,右腦創意,左右腦的這種區別已經被科學家證實是錯誤的。也正像您提到的觀念,其實善常文科的孩子,也有能力透過數位方式表達出想法和創意,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趨勢呢?

  

Shalley:以前我們在講程式語言的時候,直覺想到的是邏輯很好、理工科很強的孩子,總認為寫程式跟數學有關係,但現今學習程式的方式,其實是從多媒體的方向來進入,就像是一個導演的工作。而我們不難想像一個導演就不一定是理工科的孩子。


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後,他拿到他第一個洋娃娃、超人或是怪獸在哪邊玩著的時候,他都會有一些角色扮演,所以孩子從小就喜歡講故事,講自己的故事。

如果我們從這個觀點把孩子引進來,由他來當導演,故事從頭至尾是由他自己設計的,角色是他自己畫的,情境邏輯是他自己組織起來的,這樣的程式訓練,孩子會很樂意的投入並且樂在其中


學生在學習時,長家最大的反應是,孩子在完成作品時,會說:爸媽快來看我寫了什麼?這個遊戲很好玩,你快過來看。孩子在寫程式時,他主宰了遊戲規則,是非常有成就感的


我們發現每個孩子都會喜歡,並不是我們想像說你數學比較好,你的邏輯比較好你才適合學,其實不是。如果是文科的孩子透過這樣的訓練,他可以慢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原來每件事情按步就班,是應該如何去安排,這樣子的學習其實是左腦右腦一起開發,邏輯也開發,創意也同時起來

在自己內心的土地上長出自己的花

Eva:最近常在新聞上看到有些年輕的孩子,因為一些因素選擇用了不好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寶貴生命,讓我們都覺得很惋惜和遺憾。如果可以有一種方式、一種管道能夠讓他們把心中的想法或困難表達及反應出來,找到一種更適合的宣洩方式,或許他們就不會選擇那樣的一條路。請您說說陽光計劃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呢?

   

Shalley:陽光計劃是一個將程式的課程進入偏鄉及非山非市的計劃,主要由企業家及基金會來贊助。進入當地學校的課程是完全免費的,我們希望學校至少有一位老師或是一位志工,一起來參與這個課程。


同時在這課程中也一起培育老師的程式能力,甚至給予他們師資培訓的計劃,培育在地師資。偏鄉及非山非市最缺乏的就是老師,而偏鄉老師也沒有太多時間能夠來到都市進行師資培訓,所以我們將師資課程變成一個線上可以自學的方式,老師除了陪伴學生學習之外,在課餘也可以自我進修,達到這個師資的培育。目前陽光計劃在全台灣己有20多個學校執行,最遠至嘉義布袋有六所學校

   

我們也發現偏鄉孩子的文化刺激其實和都市孩子多差不多的,都市孩子喜歡的看什麼影片、卡通和動漫其實偏鄉孩子也都喜歡,他們只是要有一個方法引導他們把這些想法呈現出來。所以孩子在學習程式這件事情,都是覺得有樂趣和開心的。

這次我是一個觀察者,我就是一個橋樑,讓孩子將一些自己內心的感受、故事,透過創作表達出來,即使我可能也出現在這些故事裡面。

Eva:不是只給他魚吃,而是教他如何釣魚,老師和孩子是相輔相成的,甚至是這群孩子將來也有能力成為老師,這是一個善循環。或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,無法改變我們的過去,因為這些已成事實,但每個人都能夠去創造未來。尤其是孩子的那個很美好的創意,在這個社會中不是這麼容易的被發現或是展現出來,而這個計劃、這個平台、這個方法論,正是讓他們的想法可以被表達出來。

   

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也有各自獨特的思考模式,如何引導他們定義問題,進而將定義問題變成一種能力?

   

Shalley:其實我也不是學教育的,我開始在設計這個課程時,是假設我正坐在孩子旁邊,告訴他一點概念然後請他試試看,根據他嘗試的結果,我再做一點解說再給下一個概念。我把這個假設放入教材中,對孩子來說就就像是有一位虛擬的老師,有一個可以依尋的脈絡,通過一些嘗試再加上一些遊戲,在玩中感受成就感,然後再繼續下去。


在脈絡式的引導下,孩子不會覺得無聊。正確的說法,應該是在他開始覺得無聊之前,就讓他動手去試試看、去想一想,甚至去debug解決問題。學習步驟被課程一直牽著走,沉浸其中不知不覺把他程式基礎的概念和能力建構起來。後面還有創作作業的過程,就像是自我介紹,旁邊的人絶對跟你不一樣,所以沒有的抄,必須自己去想,我要表達些什麼?這時他自然會把基礎知識應用進來。在脈絡式的引導下,孩子不會覺得無聊。正確的說法,應該是在他開始覺得無聊之前,就讓他動手去試試看、去想一想,甚至去debug解決問題。學習步驟被課程一直牽著走,沉浸其中不知不覺把他程式基礎的概念和能力建構起來。後面還有創作作業的過程,就像是自我介紹,旁邊的人絶對跟你不一樣,所以沒有的抄,必須自己去想,我要表達些什麼?這時他自然會把基礎知識應用進來。

心的想望產生新的渴望,孩子們與生俱來的 DNA,其實正是他們最強大的自我認同力量。

Shalley:透過一次一次不同的題目,就像是創立自己的樂團,要寫音樂影片、要講故事、要做遊戲,每次加入一些不一樣的工具,讓他能夠有更多的應用元素,因此在這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中,找到自己的成就感。也因為每個人要表達的東西和旁邊的人都不一樣,同時也有走動分享和上台分享的機會,當他是個導演的時候,當他有展示自己的時候,他就會把握,同時也從別人的分享中感受同學的創意很酷很棒進而從中學習


學習如何當個成熟的導演,而不只是把事情做完就算了。劇情看起來是要流暢的,為了要看起來流暢,他就必須要去解決他邏輯上可能的一些問題,所以我們發現原來孩子是喜歡debug的,喜歡解決問題。其實我第一次聽到學生說他喜歡解決問題時,我自己也嚇了一跳。


在過程中,剛開始也許他的邏輯不是很好,所以順序會寫錯,但當他自己執行了以後,他自己便會發現哪裡不對,自己想要去調整。當他過了這個關卡後,就激起了他的成就感,讓他有想要繼續往下的信心。有95%喜歡這個課程的孩子,不知不覺也熟練了程式語言,程式語言只是個工具,最強大的是他頭腦中的想像力和創造力,用創意帶著他往下走,就會渡過很多困難。


這是一個系統化的思考邏輯,因為一部影片或動畫,有許多情節、角色,而這些角色要互動,孩子就必須處理這些細節和邏輯,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好活化大腦及系統概念的養成,是非常棒的。

走進內心是因為我們想去成為心中的那個自己。

Eva:你講到這裡,我內心很感動,我們自己從小是接受傳統教育長大的,你剛剛提到那段陪伴孩子學習過程是我們以前沒有感受過的,他不再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,或是把什麼都背到頭腦裡,它不是這樣的。而是用一個又一個的方法把創意實作出來,孩子是沉浸在處理細節的樂趣,心中的成就是騙不了人的。

  

時常在FB看到您分享孩子們上課的照片,在他們小小的臉上看得出他們為自己的作品感到榮耀,因為他們的眼神閃耀著光,那是騙不了人的喜悅。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,為他們點燃一把心中的火,讓他們的創意可以在未來生生不息。能夠做到這一點您,是如何找到支持您的力量? 是信仰嗎?

  

Shalley:對,我有信仰,我的師父是妙彈師父,在剛開始做這個的時候,就把它設計為成形的道場,就明白一定會有考驗。不管是順利時或逆境時,其實到現在自己公司也沒有賺錢,公司也做了很多改變,這個過程裡看見自己的習氣。


 以學會的方式去進行一直希望做公益的部分,而自己的公司就先讓它簡化,兩邊齊頭並進,真的有過挫折,真的有想放棄過。而我的信仰讓我升起一股力量,明白這是我應該要去突破的。我自己本來只是個一般的程式設計師,過去的經驗大部分都在寫程式,這件事對我來說有點意料之外,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創業,但就是覺得這是個好課程可以改變台灣社會,所以勍加入了這個行列,最終就是希望有更多孩子能在未來世界,能有更有競爭力可以去適應這個社會,所以還是正面的往前走,去突破自己沒有做過的事,也一直在調整腳步。公司成立4年了,學會成立也快2年,很棒的是每天都有新的突破,也非常感恩有很多貴人相助,很多學校老師、校長支持,可以慢慢擴展出去,現在只是小進步,相信未來一定可以更好。

困境並不可怕,它是在幫我們累積能量,等到有一天,我們會做到我們想做的事。

Eva:我相信,也非常謝謝您沒有放棄,堅持您想要做的對的事。我們身在一個群體的社會裡,是沒有辦法獨好獨活的,讓我們的下一代透過一種比較正確的方式,雖然我們不是要他們全部都變成程式設計師,但他們正在學習一種debug的能力,尤其我們人生會遇到很多bug,這種處理問題的能力一但被培養起來,他們長大後我們這個社會才會被帶到一個更好的的方向。

  

如何讓孩子能跳脫自我限制,願意踏出學習的第一步呢? 請給爸爸媽媽一些建議。

  

Shalley:有些孩子在學校有上過程式課程,會心生排斥,認為已經試過了,沒有興趣為何還要叫我來。我們的角度是從創意切入,因此會請爸爸媽媽先邀請孩子來上一堂體驗課,但明確告訴孩子上完體驗課後,要不要繼續上課由他們自己決定,絶對不會勉強孩子。我們發現有90%以上的孩子會主動跟父母說這個課很有趣,跟學校的不一樣,所以願意繼續試試看。


程式能力幾乎是未來每個人要斜槓的,因為太重要了才放入在108年課綱中,這也表示每個人都應該去學習,當然如果非常擅長寫程式,也許未來成為程式設計師,或如果你可以了解程式是怎麼一回事,在這得到其中樂趣,未來可能當一個具有溝通能力的產品經理,針對產品要數位化時能和程式設計師溝通的一種能力。所以從小建立這樣的能力,當寫程式變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時,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幫助的。

環節一扭動,就像齒輪一樣,一個影響一個,接續下去產生推動。

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限制大家了。所以打開很重要,打開孩子的眼界、打開孩子的心、打開觸角,在孩子們的生命和生活中的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,讓他們用自己的創意去愛、去體驗、失敗和受傷,對這個社會的脈絡有感受。相信會有這麼一天,他心中的種子會茁壯成大。


呈現─樂學程式學院 創辦人 蔡淑玲
導演─張益彰 製作人─陳幸妤  平面攝影─拓克   化妝&髮型─明鴻 剪輯─葉錦如 服裝─SMG 場地提供─小樹復興918

【不插電行動夢想家】張福順人生是一場沒有裁判的自我挑戰

「過去的成功模式,不代表未來還能夠成功」台灣奧利安 張福順 總經理用平穩而堅定的口氣說了這句話。Read more

【不插電行動夢想家】林琍鈞+張育慧有些東西超越了激情,超越了動機,超越了利益,但卻炙熱了每位參與者的人生

【不插電行動夢想家】楊堯竹 Zoho Taiwan的幕後推手,以感性與理性踏上人生加速點

兩年前45歲的楊堯竹,在人生事業正走向頂峰階段時,卻心繫台灣的妻子及剛出生的寶貝女兒,決定回到台灣來創業。Read more